资本 众创 新零售 膳食纤维寻找大健康产业新路
食品商务网讯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旺盛,作为均衡营养必不可少的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在营养和健康领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分会主办,膳客众创空间、上海市营养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食疗研究会等单位协办的2017年第五届中国膳食纤维产业高峰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从经济形势、研发目标、众创、创新与市场的对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膳食纤维研究空间广阔 为特殊人群提供营养支持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宗爱珍博士认为,食品加工业的根本目标是为人体提供营养支持。当前食品加工业的重点是为普通人群提供基本营养支持,今后突破点之一是为特殊人群提供特殊营养支持,膳食纤维就是其中一个品类。目前市场上缺乏糖尿病肾病患者专用食品,宗爱珍认为,应以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需求为指导,针对产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开展产品的研发、功效评价及产业化开发等工作,开发一系列适于糖尿病、肾病等特殊人群的专用食品,增强国民营养与健康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江南大学姚卫蓉教授在《膳食纤维在酒类中的新应用》的报告中透露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抗性糊精和聚葡萄糖在提高酒液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聚葡萄糖和抗性糊精对黄酒均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和贮藏稳定性;高纯度抗性糊精和聚葡萄糖均可降低黄酒溶液的表面张力,使酒体更稳定,而表面张力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姚卫蓉团队发现,抗性糊精不能显著降低白葡萄酒的表面张力,如何验证表面张力降低原因与多酚化合物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北京军区疗养院营养科主任裴素萍认为,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更多的人获得健康。而像膳食纤维这种功能配料运用到食疗中,使食物更具有针对性地面对特殊人群,这不仅是膳食纤维应用方面的创新,实施大健康的一个路径,更是中华食疗文化走向国际的基础与途径。
众创应与产业结合 资本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弘信资本合伙人、魔豆工坊创始人肖万明博士认为,目前,经济的高速增长已转为中高速增长,并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大健康产业同样面临消费升级。“美国经济结构中,有60%—70%的比例来自知识经济服务,服务业非常发达。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还是以生产为主,相对来说服务业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但提升空间很大。提升靠什么,主要靠创新驱动。”肖万明说,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研发需要创新,营销需要创新,商业模式需要创新,产业布局也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大发展,就无法实现健康梦。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各地对众创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据了解,膳客众创空间是上海市科委重点打造的专业类众创空间,是国内首家大健康产业众创平台。
众创究竟应该怎样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分会会长王延平认为,众创走入下半场就是产业众创,产业众创必须建立在产业的基础上,要与当地主要产业相结合。比如去西藏,众创就要与青稞相结合。
健康中国是国家战略,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47亿,全国1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66亿;我国人民超重比例31%,中等肥胖27%,慢性病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王延平表示,让更多的人了解膳食纤维这样的健康饮食元素,将这类健康元素引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从而解决人们的亚健康问题,这是非常积极的手段。在推动膳食纤维健康科普工程的社会化公益事业同时,利用众创空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目前,湖北、河南、西藏、安徽、江苏正在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分会洽谈众创事宜,将来的落地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局面。王延平解释说,第一产业是以当地的生态农产品为基础,通过生态原产地的认证使它走向大流通,走向国际;第二产业可以做膳食纤维的提取深加工,形成产业园;第三产业就是以田园综合体的形式呈现,形成文化旅游项目。这种一二三产业的联动是众创的核心骨架。
关于新型供应链的问题,王延平认为,新型供应链将部分取代超市或者菜场的销售功能,并且其供应链的终端将更往前推进一步,直接到消费者所在社区。源头以生态原产地为始,可进行膳食纤维提取转化,可培养几个田园综合体,以内容植入的形式设置轻食药膳餐厅,也可通过生态志愿者社群,进入大流通平台,包括便利店、电商、超市等。这些全部通过创客去实现,从膳食纤维扩展到大健康,整体带动产业的发展。
在“大健康产业如何更接地气”的对话上,与会嘉宾分析了膳食纤维产业应如何与大健康、消费升级以及文创产业进行跨界融合以及深入结合。在膳食纤维产业联盟与膳客众创空间的协同架构基础上,整合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向周边延伸,利用政产学研用等相关领域资源,分别在生态原产地、娱乐传播、线下渠道、线上营销、社区OTO、社群健康服务、园区创业者、白领健康关爱等领域发力,为膳食纤维产业升级发展提供动力引擎。
多家投资公司与基金机构表示,将联手各方强势资源,依托膳食纤维产业联盟、膳客众创空间以及膳立方集团正式筹建成立中国首支“膳食纤维产业专项基金”,激活“社会公益+产业众创+联合资本”的社会化协同效应,搭载多元化、多层级、多渠道的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通道,挖掘并加速更多高速成长潜力、具有创新发展想象空间的创业项目与企业,为膳食纤维产业插上资本的翅膀,逐步构建持续、健康、有序的膳食纤维产业轻型生态系统,助力中国膳食纤维产业进行跨越式发展。
市场随时在变 创新仍存三大误区
产品求新、求变、求突破都需要创新,而创新的路径无非就那么几条,然而,同样的路径,为什么有的企业左右逢源,有的企业四处碰壁?是否所有产品在所有路径上都能走得通?为什么掌握了最前沿的市场理论,了解了世界的产品流行趋势,却依然把握不了消费者的心理?北京美思美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崖枫认为,中国快消品企业创新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缺少前瞻性,而是太有前瞻性;不是落后于时代,而是过于领先时代。她总结出几大误区。
误区一:基于理论的趋势预判
很多企业对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预期,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现有数据。这就犯了一个错误——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消费行为差异单纯地理解为消费能力的差异,而忽略了消费能力之外的天花板。比如,很多冰淇淋企业,在预测中国的冰淇淋市场规模时,喜欢以发达国家的人均标准作为参照物。澳大利亚年人均消费冰淇淋21千克,中国年人均消费冰淇淋2.5千克,所以,中国市场还有超过8倍的空间。但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日本,年人均消费冰淇淋8.19千克,这个数字就变成了3倍多一点。而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的上海,年人均消费冰淇淋只有5千克。大家只关注了消费量,没有关注饮食习惯,东亚人喜热恶凉,这是原因所在,上海市5千克的年人均消费量,可能就是中国冰淇淋年人均消费量的上限。而冰淇淋企业普遍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容量,从而对行业前景产生了误判。
误区二:对消费者消费价值取向的过分依赖
健康化、功能化、时尚化、个性化、智能化是创新的可选择路径。但这些创新方向,能够提供的仅仅是附加值,很多企业在追求附加价值的同时,却忽略了产品应有的基本价值。陈崖枫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基本价值认知其实只有两条:一是好吃,二是不贵。脱离了基本价值的创新产品,只能是曲高和寡。陈崖枫说,产品可以有很多附加价值,但前提是这些附加价值不能与基本价值冲突。
陈崖枫进一步分析说,目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消费者将更加注重食品健康和营养价值,因此营养、健康、天然食品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市场证明,更有营养和健康的食品,如果在口味和价格中任意一方面处于劣势,就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营养、健康始终是消费者的痒点,而口味和价格才是痛点。
很多人在预测中国健康食品市场时,以欧洲作为参照,但欧洲人对健康的重视,源自于比中国高得多的人均收入和比中国多得多的平均收入分配,整体富裕是注重健康的先决条件。相比之下,同样非常富裕的美国,因为较大的贫富差距,人们依然对所谓垃圾食品乐此不疲。
误区三:对消费能力的过分前瞻
近几年,一直被提到的一个概念是消费升级。陈崖枫认为,消费升级基于两个假设:一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度与收入水平同步增长;二是中国已经拥有足够多的肯为性能而不是性价比买单的消费者。具体到食品行业,还要加上消费者愿意为食品买单这一条。但陈崖枫认为,这三个假设都不太成立,虽然收入水平是在提高,很多人收入的大部分却用来供房贷,用来消费的收入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所以价格仍然是痛点。
新零售是一场革命 人工智能互动是标配
趣拿O2O平台创始合伙人曹理文认为,新零售是一场革命,它将改变零售的各个行业。传统实业如何布局新零售?曹理文总结说,名创优品擅长供应低价好产品,所以新零售是整合供应商做出低价高质的产品;阿里巴巴擅长数据和线上技术,所以新零售的核心强调“线上+线下”;国美电器擅长做终端体验,所以新零售先从门店跨界做起;红领西服擅长生产和设计,所以新零售成了C2B定制;天搜科技擅长技术和资源整合,所以新零售从网络化平台和供应链管理做起。
曹理文对新零售有着独特的解读,他认为,要专注新品,全品类的无人零售店大而全,但事实上最需要推广的是企业的新品。同时也要专注互动,不能只做销售,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注重“玩”,人工智能互动才是新零售的标配。智能终端在新零售中的应用不可忽视,要构建会员大数据,未来,每人都会有数据标签。